2024年11月1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了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连续11年稳居世界首位,在全球市场销量的比重连续三年超过50%,是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市场销量下降、自主品牌销售保持增长
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为28.2万台,同比下降4.9%。其中,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13.7万台,同比增长21.6%,高于总体增速。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总销量的比重为48.4%,较2022年继续提高10.6个百分点,占比创历史新高。
多关节机器人、坐标机器人引领增长
从机械结构看,2023年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中的销量依然居各机型首位,全年销售20.1万台,同比增长0.9%,在各机型中占比71.1%,较2022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多关节机器人销售8.7万台,同比增长35.6%,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SCARA机器人全年销售5.7万台,同比下降22.5%;其中自主品牌SCARA机器人销售3万台,同比增长3.3%。坐标机器人销售1.5万台,同比增长5.8%,其中自主品牌销售1.2万台,同比增长18%。工厂用物流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销售同比下降。
机器人销售增长集中在搬运与上下料、洁净室领域
搬运和上下料作为首要应用领域,2023年销售16.2万台,实现稳定增长,增速4.9%,在总销量中的比重为57.4%,较2022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增长22.1%、市场占有率59.5%。焊接与钎焊机器人销售5.1万台,同比增长0.2%;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增长11.6%、市场占有率焊29.4%。洁净室领域销售放量,同比增长108.1%。装配及拆卸,涂层与胶封两个领域出现明显下降,降幅分别达到35.3%和48.5%。与上年相比,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升,涂层与胶封领域和加工领域占比分别提高了27.3和20.1个百分点。
机器人的应用行业不断扩展
从应用行业看,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业连续第八年成为中国市场的首要应用行业,2023年销售8万台,同比下降22.2%,占中国市场总销量的28.2%,较2022年下降6.3个百分点;汽车行业购买力下降,全年购买工业机器人6.8万台,同比下降12.2%,在中国市场总销量的比重回落至24.1%,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金属及机械制造业的采购是少数支撑因素,全年销售4.2万台,同比增长34.1%;塑料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年采购量分别同比下降7.6%和1.3%。2023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继续扩大,自2013年以来累计已涵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和236个行业中类。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创新高
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持续提升,由2013年的25台/万人升至2023年的470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3倍,排名从2013年的全球第30位跃升至全球第3位。
根据11月20日国际机器人协会(IFR)发布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23年度在机器人密度方面,中国已经超过德国与日本,跃居世界第三。
报告表明,2023年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再创新高,达到每万名员工配有162台机器人,是七年前的两倍多。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每一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中国直至2019年才跻身前十,但在五年间就将机器人密度翻倍。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安装了27.63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安装量的51%。
当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次于新加坡与韩国。韩国每万名员工配有1012台机器人,自2018年来平均密度年增幅达5%。新加坡每万名员工则配有770台机器人。排名在中国之后的德国每万名员工拥有429台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5%。排名第五的日本每万名员工配有419台机器人,机器人密度自2018年至2023年平均年增长7%。相比之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自2020年到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4.2%。
“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各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指标。”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隆之表示,“尽管中国在制造业领域拥有约3700万人规模庞大的劳动力,但中国在自动化技术上的巨额投资实现了如此之高的机器人密度。”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网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