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出政府公报,正式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从“贸易摩擦”到“贸易战”,措辞的改变让人感受到形势的变化,太平洋彼岸的变数正撞开一扇历史的大门,其中充满挑战,也暗藏着机遇!
此次美国对华关税上调的对象是2018年9月作为“301”调查的“第3轮”,启动的是提高对2000亿美元商品的惩罚性关税至25%。在2018年7-8月开征的第1-2轮的总计500亿美元关税清单中包含了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相关的产品。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国内重点行业已成为美国增税的主要目标。而其中,数控机床作为制造业的基础产业,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的调查显示,2017年,美国市场占据中国机床出口份额的10.7%,是中国机床的出口国,美国机床市场在中国机床出口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预料到,此次贸易战的发动将会在一定程度影响上中国机床的出口,进而影响整体产业的发展。所以,中国的数控机床产业亟待减少对外依赖,加强独立自主。
中国智造急需掌握核心技术
机床是现代制造的基础,没有机床的支撑,现代制造将寸步难行。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制造业对精密加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高精度的产品不得不依赖高端数控机床。可以说,一个国家数控机床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决定了该国制造业水平的高低。
从我国数控机床近几年发展情况看,始终维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业内数据显示,2014-2016年,我国数控机床销售收入均超过2400亿元;2016年,我国数控机床销售额为 2732.3亿元,同比增长7.69%;到了2017年,销售额首次超过3000亿元,达到3060.3亿元。预计未来几年数控机床产量有望延续此前的增长态势,2018-2020年增速或维持在6%-8%之间。
关于数控机床国产化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中低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达到80%,而中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为60%,但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仅在6%左右。这就意味着,在高端领域,下游行业的数控机床对外依存度高。
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高端机床的研发投入,但国产机床精度和使用寿命远远达不到世界同类水平。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257.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32%,其中进口14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出口1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4%。进出口逆差高达34.75亿美元,而在出口产品中,多为低附加值机床,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占比全行业出口仅30%左右。
去年的中兴“芯片”事件,使人们意识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途中,不能一味追求速度,核心技术也必须占据一定权重。如果在核心技术上不能取得长足的突破和进展,经济发展则会受制于人。但就目前来看,中国对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掌握依然薄弱,特别是在数控系统领域,难以与德日等技术发达国家相抗衡。所以,在机床行业独立自主上,不仅仅要摆脱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更要提高对包括数控系统在内核心技术的掌握。
因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国内企业与美国机器人企业之间技术合作将受到严重影响,但同时也给高端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占有率提升创造了条件,利好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下游行业对于数控机床的高技术要求,同时也推动了高端数控机床的“养狼计划”。
国产数控机床虽然在此次中美贸易战斩获机遇,但企业发展更需要忧患意识。如华为针对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5月17日凌晨,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发布了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称,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这体现了什么?当你的技术或者产品已经超越甚至只是接近国外同等产品实力时,那么你才能在同上游供应链的国际合作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华为的这一点,值得众多国内数控企业学习。
加快国内高端设备的进口替代
提高美国机械产品的进口税可能会加快国内高端设备的进口替代,这可能是国内高端设备发展的契机。高端设备的大部分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如高端汽车底盘、机器人减速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控制系统、高端液压部件等,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较小。
工业机器人领域,2107年全国机器人销量预计11万台,国内机器人销量约40,000台,总收入约50亿元,市场份额只有30%左右。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国产机器人出口集中在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且数量少,基本没有出口美国,因此贸易战短期来说对该领域影响有限。
国产数控机床今后的路
要从“制造强国”转型升级,高端数控机床作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国家必然给予高度重视。研发自主精密、高效、柔性的数控机床,重点提高可靠性和精度维护,开发关键功能组件和关键应用软件,仍是重中之重。
这条路是孤独的,但同时也是畅快淋漓为智能装备行业自主、自由而奋进的。
来源:脉搏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