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经过6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前不久,由清洛基地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视觉系统进入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上线测试。“这次智能化改造测试,使我感觉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项目负责人、清洛基地平台公司副总经理吴哲明表示。
在郑煤机,智能制造触手可及,也正是对智能制造的重视,使得这家企业在多个方面处于引领地位。
目前世界上支护高度最高的液压支架,是由郑煤机集团自主研发的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的支护高度达到了8.8米。这也是当前世界上工作阻力最大、支护高度最高、配套生产能力最大、智能化技术最先进的支架,多项关键技术均为世界首创。
郑煤机拥有煤机行业内自动化程度领先的数控加工中心、智能化钢板切割生产线、智能化焊接机器人、自动化涂装线以及行业领先的液压支架整架检测装备,并在全面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据了解,目前郑煤机的机器人生产线主要在产品的切割、焊接、抓取线等方面,每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为495台。
近年来,郑煤机围绕智能制造,频频布局。比如,推动国有资本布局高端智能制造产业。2016年至2017年,先后并购亚新科汽车零部件集团、索恩格公司,进入了市场容量更大、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全球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网络。
2018年7月,郑煤机又一次从资本市场募资投入智能制造。该企业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亿元,拟用于煤炭综采装备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智能化工作面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亚新科工业园二期项目、发动机零部件智能化加工项目和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目前,郑煤机的产品已经打进了俄罗斯、土耳其、印度、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际市场,与国外煤机巨头在国际同台竞技。2018年郑煤机成立采煤机公司,拥有建设成套化智能工作面的能力,持续引领煤矿综采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方向。
据悉,郑煤机智能化建设已经完成了1.0、2.0时代,正在经历3.0时代,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预计2~3年内,将全面实现3.0的建设。郑煤机智能化装备3.0时代,主要包括精准3D地质模型、采煤机的3D精确定位、刮板机的自动调节、采煤机工作面自动切割四个方面。
事实上,也正是自身的智能改造,以及对智能制造产品的重视,郑煤机业绩持续向好。2019年上半年,随着煤炭行业先进产能置换工作不断推进,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以及煤炭行业整体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煤机设备供需总体偏紧,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迎来集中爆发增长,煤机企业数量、收入、利润快速增加。2019年上半年,郑煤机实现营业收入127.24亿元,同比增长0.03%;净利润7.31亿元,同比增长60.27%。
河南3000万元以上智能制造项目1056个
郑煤机集团只是河南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
中信重工的矿山机械、森源集团的智能车间、一拖智能农机等都借助智能制造,不仅实现了自身产品升级,而且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智能制造生态圈。
比如,中信重工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其核心业务指标大幅提升:设计、工艺节省40%以上的生产服务时间,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实现图纸、工艺无纸化,每年节约200万元。生产效率提高30%,管理成本降低3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两化融合数据地图,2018年河南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51.2,居全国第11位,较上年前移两位;基础设施方面,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44.7%、45.6%、35.7%。
近几年来,河南省加快研发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提升高精度复合型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物流成套设备、增材制造装备等高端智能装备自主研制水平。
截至2019年8月,全省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智能制造项目1056个,计划总投资2504.6亿元,已完成投资929.2亿元,为稳定工业增长、深化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些项目背后,是企业用智能化改造来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根据河南省工信厅统计的数据,从河南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看,选择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的企业占58.5%,选择新增或改造自动化产线的企业占71.5%,选择现有设备或产线数采、联网和集成的企业占55.5%,选择新增或升级信息系统的企业占47%,主要原因是为应对近些年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高水平熟练技术工人招聘困难。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融合处处长李翔介绍,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决定了未来制造业的竞争格局。目前,河南省智能制造主要在关键岗位、生产线、车间、工厂、园区5个层面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围绕装备、平台、应用、服务、标准5个领域构建产业生态。
构建顶层设计智能制造全面激活
在企业愈发智能背后,是河南省对智能制造的高度重视和推进。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部署,发挥智能制造在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中的引领作用,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亮点。
去年,河南省政府出台《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智能转型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实现智能制造由点状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
这份文件,描绘了河南智造的整体路线图。比如2020年,河南省研发和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装备、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工业软件,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
在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到2020年,河南省将建设1000条智能化生产线、300个智能车间、150个智能工厂、20个智能化示范园区;通过试点示范,打造100个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
在推进企业上云方面,河南省分两批认定云平台服务商、云应用服务商,构建“企业上云”服务资源池,推动成立河南省“企业上云”推进联盟,强化“企业上云”服务支撑。截至2019年8月,全省累计新增上云企业2.35万家。
在《河南省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里,对获得国家智能制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双创”平台等试点示范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省级智能化改造项目,按照软硬件投资的30%给予补助,最高可补助1000万元;对省级认定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纳入省级培育名单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2000万元奖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1000万元奖补。
近两年,河南省累计发放智能制造奖补资金11.1亿元,有效激发了企业转型动力和创新活力。
除了省级层面,河南省各省辖市也因地制宜,出台了支持当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若干政策。
郑州市通过重大项目招商、新建项目奖励、重大项目贴息、企业技术改造、融资资金支持等支持智能制造发展。围绕全市重点行业,加快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人等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化改造,大力培育新型制造模式,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洛阳市积极搭建政府投资机构与重点企业融资对接平台。夏邑县专门拿出3000万元设立了智能化改造搭桥资金并通过农信社解决企业融资1.5亿元。河南省教育厅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今年新增32个智能制造相关本科专业。河南省科技厅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设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涛表示,目前,河南省正在通过点上突破、线上链接、块上融合、面上协同等,推动河南智能制造的发展。
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支持,再到企业的自主行动,关乎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制造,正在全面绽放。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