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是塑料成型设备的核心部件,在机械制造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产出第一根螺杆算起,近四十年里,金塘开创了塑机螺杆中国制造时代,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塑机螺杆之都”称号,75%的国内塑机螺杆市场份额也让金塘成为全国最大的塑机螺杆生产和出口基地。据统计,金塘目前有328家塑机螺杆生产及配套企业,今年上半年,金塘规上塑机螺杆产值达8.75亿元,同比增长12%。
攻破核心技术 迎来螺杆之都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塑料加工行业开始兴起,商业头脑敏锐的金塘人,发现了这个市场空白,金塘一批技术能手纷纷下海,塑机螺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金塘成长起来。土生土长的金塘人徐明华也是在那个时候和他人合伙创办了一家塑机螺杆企业,取名为“浙江精制机械厂”。
年过七旬的徐明华,年轻时到国营农机厂、船厂和塑料机械厂工作,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一股刻苦钻研的劲儿,他逐渐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机械技术能手。有了一技傍身,徐明华拿出家中所有积蓄购置了一台二手机床,在金塘镇沥平村一间平房内做起了塑机螺杆加工生意。“刚开始,生意难做,我们就去接别的工厂认为有难度吃不消的订单,自己动脑筋琢磨加工方法。”徐明华边回忆创业初期吃过的苦边告诉记者,这种模式有着很大的风险,若研制失败,不仅白忙活还要亏材料,时间一久会把厂子拖死。那段时间,他每天起早贪黑,把时间都磨在机床上,由于能高效完成有难度的订单,成品质量也有保证,“精制机械”名声渐响。1995年底,在徐明华的带领下,该厂研制出双金属机筒螺杆,由于当时国内极少有同类型螺杆生产,一下打响了名号,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在岛内各家塑机螺杆企业和技术能手的共同努力下,金塘逐渐打破由发达国家垄断的塑机设备核心部件技术,使得塑机螺杆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并逐步占领国内外塑机螺杆市场。
智造产品增值 引领产业转型
2002年,时年23岁的徐辉大学毕业,进入他父亲徐明华办的工厂上班。在质检、技术、销售等岗位历练后,徐辉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也得到了父辈们的支持,并于2006年创办了浙江精宏机械有限公司。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徐辉在企业创办初期把主要精力瞄向了国外市场,出口订单占到了90%,出口市场逐渐扩展到40多个国家。在业界赢得口碑后,不少国内下游企业主动上门拜访寻求合作,徐辉顺势而为,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做大国内市场蛋糕。“除了市场路径上的选择不同,生产上也注入更多科技含量。”徐辉说,企业从早年按图纸加工,逐渐转型为客户提需求,企业提供设计、定制、生产一条龙服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也让企业在市场上更具话语权。“精宏机械”创办至今,先后获批“舟山市著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旗下注塑机机筒螺杆、挤出机机筒螺杆、锥双机筒螺杆等产品颇受市场亲睐。
从“精制机械”到“精宏机械”的接续发展,是金塘壮大塑机螺杆产业的一个缩影。随着更多的“螺杆二代”接手,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为传统实业注入发展活力。截至目前,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已累计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省级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集聚创新发展 再创螺杆小镇
金塘螺杆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及大,这其中有企业家和产业工人的奋斗,也离不开政府一直以来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从2006年开始,占地1899亩的金塘西堠工业园区在金塘镇东北部开始建设。如今,园区已经入驻塑机螺杆骨干企业50余家,园区工业产值从2013年3.7亿元升至2018年22亿元,年均产值增速达40%以上。
近日,当记者走进位于西堠工业园区的舟山市(金塘)塑机螺杆检测中心,检测人员正对企业送来的机筒和螺杆进行粗糙度检测。该中心负责人干惊涛告诉记者,目前检测项目都是由政府出资,免费面向金塘本地塑机螺杆企业开放,该中心还免费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2016年初,金塘管委会制定了《关于扶持塑机螺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拿出13条“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发展。今年上半年,金塘管委会制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加大技改投入、人才引进和产品创新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塘螺杆小镇”规划方案出炉,依托西堠工业园区集聚优势,金塘全面加快塑机螺杆产业的链式化发展,推进塑机螺杆产业发展特色化、规模化、国际化。金塘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林辉介绍说,他们还将鼓励部分塑机螺杆企业延伸产业链,引进市内外塑机螺杆整机制造企业,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机器换人力度,为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来源:今日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