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当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高级技师陈行行出场时,人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对这名年仅29岁“大国工匠”的敬意。3月22日,记者来到中物院培训中心,了解陈行行不平凡的成长之路。
“这两天正忙着教大家用一个新软件编程,用这个软件编程,工艺标准对标的是世界水平。”在人们的印象中,能称得上“大国工匠”者,至少人到中年,有的还会满头白发。但记者看见的陈行行,却年轻阳光而随和,说话时,圆圆的脸上不时露出笑容。但一走进培训中心的五轴加工中心,站在机器前的他马上是另一种状态,连眼神都变得严肃起来。
在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参加我国首次核试验的王广福感叹:“我非常敬佩小陈师傅,我看到小陈师傅以后,感到看到我们国家的希望。”
这样的评价和感叹,源自陈行行在我国国防尖端武器精密加工领域的突出成绩。
来看几个小故事:用在某尖端武器装备上的薄薄壳体,通过陈行行的手,产品合格率从我国以前难以逾越的50%提升到100%;用比头发丝还细0.02毫米的刀头,在直径不到2厘米的圆盘上打出36个小孔,难度超过用绣花针给老鼠种睫毛。而陈行行做到了。他推翻以前工艺,优化设备、程序、加工方法后,成功将某分子泵动叶轮144片薄壁叶片实现整体加工,加工时间由原来的9小时提升到2小时,效率提高4倍多,加工质量也大幅提升……
“陈行行的优秀,并不是出自熟能生巧。”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副处长李正荣介绍,陈行行是复合型技能人才,在数控加工中心,他精通多轴联动加工技术、高速高精度加工技术和参数化自动编程技术等,尤其擅长薄壁类、弱刚性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与技术窍门。早在上学时,陈行行就考了12个操作证书,涉及电工、焊工、钳工、模具设计等共8个工种。毕业后仅三年,就成长为山东省技术能手,从而被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发现并看中。
扎实的知识功底,多领域的操作实践,让陈行行在遇到困难时,习惯从多个维度考虑解决方案:“有的人一条道走不通就算了,但我会想这样走行不行,那样走行不行。”正因为这样的灵活思维,有很多操作上的难题在陈行行这里,基本可以一次解决。
优秀人才成长,离不开优秀平台。中物院是我国尖端武器研制生产基地,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来到这里。但即使是经过重重选拔进来的精英,也同样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留下。
在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每名技能人员都要经过一年、三年、五年的周期考核。“两张黄牌换一张红牌,不行就走人”。李正荣说,不管是谁,只要两次考核不合格,就不能留下。
在这样充满竞争的环境下,陈行行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当我看到别人在学习的时候,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别人学一个小时,我就要学两个小时。”除了工作和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学习,陈行行很快成长为单位骨干。
陈行行告诉记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当从电视上看到战略武器方队出场,他和同事们非常激动。“想到我干出的某个零件,在这里边可能发挥了什么作用,感觉特别过瘾。”说话间,他又举起右手,握起拳头坚定地晃了晃:“我们干的活儿,让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说话有分量,站着腰杆能硬。虽然我只是一颗小螺丝钉,但非常自豪。”
对话“大国工匠”
只有追求不可替代才能不断进步
记者:您的爱好是什么?陈行行:我没有爱好,非要说爱好就是学技术。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很快会被替代,只有追求不可替代才能不断进步。要做到不可替代,只有不停学习。
记者:在技校时正是青春年少活泼好动的年纪,怎么静下心学了那么多门技术?
陈行行:我的家在山东省微山县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上技校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目的就是学好技术好找工作,改善家里的条件。
记者:听说您原来的单位许诺了涨工资和高管的职位,都没有留住您?
陈行行:我原来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老板听说我要走,说无非是钱嘛。表示要把我的工资增加,建了分厂也让我去负责。但我很想到这里来工作,看看我们的大国重器、最尖端的武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每个男孩子都有一个国防梦吧,我也有。
记者:如何看待“大国工匠”称号,如何理解匠心?
陈行行:首先,这个荣誉不应该是我个人的,应该归属于我们单位。我们单位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大家经常在一起分享技术心得,共同提高。至于匠心,我想就是能够长期沉下心、静下心、不断学习,专心把一件事情做好。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