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利,中航工业集团洪都飞机工业公司工艺系统“80后”的副总工艺师典型代表,参加工作15年,在钟爱的专业中刻苦钻研,在型号的一线摔打。温和、坚韧、通达、细致、勤奋,一系列的印象标签,让人们很想走进他的世界,探究他是如何能做到这样。
熊熊燃烧的事业心
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是制造业的基础。进厂后,熊光利服从组织安排,沉下心思,扎进钣金专业,一干就是15个春秋。从制造工程部主管工艺师、副主任,到分厂高级经理,再到洪都公司副总工艺师,这期间正是以高教机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洪都制造技术跨越转型的时段,熊光利忙碌中参与和见证了这一历程,一步步接近着自己的职业理想。
“能组织一个型号,牵引一个型号,就要将这个型号做成功,诞生有前沿水平、有高精质量的产品”,为了这份初心,熊光利经历了很多。刚进厂,他每天与老师傅一起做零件,配合打磨,打打下手,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总结,很快他就能自己操作设备、制作零件。客户代表说起第一次看到有工艺员拿着型材站在设备前亲自做冲压,印象特别深刻,“特别了不起”。
熊光利在钣金加工厂工作过4年。这段经历,深刻地磨砺着他。一大批数字化钣金设备的引进,一系列新的工艺流程在重塑,新的管理加速冲击着固有的模式,亲身参与其中,熊光利痛并快乐着。
C919部段件的研制过程就是典型。洪都公司新引进了数控蒙皮纵向拉伸机、数控蒙皮滚弯机、数控型材滚弯机等设备,怎么又好又快地用起来?熊光利用自己实践掌握的办法,成为洪都公司为数不多的能动手操作的专业技术主管。
C919项目研制前期,涉及新材料、新工艺,工艺员和生产人员经常在项目进度上发生争执。时间不等人,熊光利下决心整合工艺和生产。通过谈话、沟通、选人,最终组建出了集工艺、生产、质检为一体的项目团队。他带领新团队与工人师傅、设计员、技术员、检验员和院校老师一起在现场摸爬滚打,无数次的失败和痛苦,一次次地摸索和试验,最终找出了正确的路,攻克了所有的难关。2014年5月15日,首架C919前机身段下线时,大家都沸腾了。只有亲身参与过,才能理解过程的煎熬,懂得成绩的含金量。
一次次历练,锤炼了熊光利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不断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与分厂生产相结合,建立起多角度看问题,多方位协调的工作习惯。
如今钣金厂的老同事遇到熊光利,依然似兄弟。看着大家兴奋地聊起新科研项目试制,熊光利觉得特别欣慰,后继者在承接他的工作,这才是发展的希望所在。离开分厂了,同事们还是习惯有问题就找他,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感,是对他这么多年工作的肯定,所以再累他也要认真,想办法逐个解决。
熊光利有一个梦想,希望洪都公司一度辉煌过的钣金专业厂,借助型号的量产,可以顺利跨进新的发展阶段,既满足当前,更兼顾今后的新型号,让钣金人有着新时代的骄傲。
永葆“大工”之利
“大匠”铸锋,“大工”执锐。在行业里,工艺总师就像是一棵大树的主干,不但要给分枝输送营养,还要确保他们各自都能顺利成长互不影响。因此工艺总师既是管理者,也是实施者。面对各型号、各专业,从专业技术规划到技术实施,问题分析处理,做规范,做协调,做试验论证,做案例……优质快速成就产品的路上,工艺总师们在前行,对他们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熊光利深知自己的责任,新型号在铺开,定型产品在量产中要不断优化,每天遇到的事特别多。心已经跳动在洪都公司的主动脉上,他的脚步就没办法停下。
每天一早到办公室迅速处理完邮箱中的文件收发,熊光利便会马不停蹄来到零件工艺室询问相关工作的开展进度。问完所有想知道的问题后,他又赶回办公室将进度更新一遍。中间电话铃声接二连三,需要协调沟通的问题总是不断,将他粘在椅子上。抽出空来,还要看一些资料,处理前期的事情。下班时间早就过了,他却还在消化资料、凝思梳理一些重大的方案。厂区主干道的夜色里,办公大楼总师办公室闪烁的灯光,在浓密的树影中,成为温暖跳跃的心火。
一个优秀的总师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前瞻和筹划中,让企业始终走在正确的技术道路上。特别是当前赶超阶段,熊光利总感觉新知识学不完。各制造专业的期刊和成果,他到处搜寻阅读记录,揉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参加行业的学习考察,他珍惜这种机会,既观察和推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运作肌理,又及时分享给自己的团队。看到外国的工程师,在做好弯管这样简单又极具难度的工艺上终其一生,他十分感慨。精于事,才能将一件普通的事情也做成精品、做成艺术。差距面前,他满腔忧虑,恨不能在自己手上迅速扭转,沉重的使命感,让他停不下来。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不敬其业,不能任教。”从普通的工艺员到副总工艺师,熊光利一直在这样坚守和实践着——用主动来拉动,用当下积累未来。他这种踏实和担当的精神,正带动着身边的工艺人,在成就企业、成就产品的过程中不断释放一份专属工艺人的价值光华!
来源:中国航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