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悉恩悉机床网】一周热点-2018/12/30
2018-12-30 悉恩悉机床网

【数控机床】


一、2018年1-11月中国数控机床进口量同比增长7.4%

  摘要:从金额方面来看,2013年-2016年中国数控机床进口金额逐渐下降,2017年中国数控机床进口金额有小幅度增长;2018年1-11月中国数控机床进口金额为313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8.3%。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774


二、改革开放40年,普什宁江机床一路奋进 勇当改革排头兵


  摘要:作为国内重点高端机床制造企业,普什宁江主导产品卧式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系统、坐标镗床及坐标磨床、数控车床、小模数滚齿机床、专用机床及生产线等精密中高端数控机床等,有效满足了重点行业领域的设备需求,保证了国家及行业的安全和发展。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756


三、华中科技大学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纪实


  摘要:数控系统技术是机械制造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数控技术和芯片技术一样,“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己掌握核心技术。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770


四、星火机床三种新产品通过备案评审 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摘要:专家评审组一致认为:星火机床公司研制生产的“CZ61125零编程卧式车床、CHX61315×180×150S重型卧式车削中心、MK84125×60×25全自动数控轧辊磨床”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同意通过新产品评审。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769


五、天水锻压QD11K-20X13000数控前送料重型剪切生产线获奖


  近日,由甘肃省工信厅、科技厅、财政厅联合举办的2018年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奖揭晓,天水锻压创新研发的QD11K-20X13000数控前送料重型剪切生产线荣获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三等奖。该型剪切生产线是天水锻压为山东宝华华星耐磨钢有限公司研发的全自动数控专业剪切下料设备。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超厚、超长高强度金属板材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各专业生产厂家都先后上马或进行技术改造,在保证车体载重不变情况下减少自重,实现重卡轻量化,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样高强度金属板材的下料方式、精度和效率成为汽车制造厂家面临的重要难题。


  天水锻压在国内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公司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技术攻关,历时7个多月,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数控前送料重型剪切生产线。整机由前送料机、板料翻转机、主剪板机、后托料机、后出料车、主、副液压系和电气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能够实现送料、翻转、剪切、托料、落料、堆料及出料工序的自动操作。自动化控制程度高,极大的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该项成果不仅解决了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难题,同时对促进经济建设和锻压行业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标志着我公司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六、力劲集团大型数控卧式压铸装备获“改革开放40周年卓越品牌奖”


  12月24日,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主办的“有态度守匠心,助力中国制造——2018会员大会暨改革开放40周年机械行业发展的时代力量年度盛典”召开。会上,力劲IMPRESS-Ⅱ DCC3000大型数控卧式压铸装备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卓越品牌奖”,这是该型装备继“深圳市自主创新产品”、“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力劲集团1979年创立于香港。是一家专业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冷、热室压铸机及镁合金压铸机、精密注塑机和计算机数控加工中心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集团。经过30年的发展,集团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压铸机制造商、中国主要的注塑机制造商和中国最具解决方案的计算机数控加工中心制造商。集团于2006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目前,集团已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压铸机制造商。2007年集团在中国销售的压铸机数量大约占中国当年销量的50%。2008年集团成功并购了世界顶级的压铸机制造商意大利意德拉公司,成为全球压铸机行业的领导者。经过30年的努力,力劲“LK”牌压铸机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首选品牌,2007年,力劲压铸机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中国名牌”称号,集团是中国压铸机行业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力劲注塑机和计算机数控加工中心也成为最具成长性的品牌。


【基础装备】


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超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坯研制技术”被评为国际先进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日前,该所承担的“超大口径/超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坯研制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审专家组听取了 “超大口径/超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坯研制技术”的总结报告,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并现场考察了项目的研究成果。经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坯制备的技术封锁和材料禁运,项目总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其中3米整体一次性成型和4米一体化连接制备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超大口径/超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坯研制技术”突破了大口径复杂形状轻量化结构碳化硅陶瓷素坯成型,解决了大口径复杂形状碳化硅陶瓷素坯均匀无裂纹干燥难题。项目组研制出的0.5米至3米系列碳化硅反射镜已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型号任务,4米口径碳化硅反射镜即将应用于国家地基大型光电系统,解决了我国大口径光学系统反射镜坯制备方面的核心技术难题,为我国大型光电系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八、中国首件自主化重型燃气轮机涡轮第一级静叶铸件通过鉴定


  我国首件自主化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涡轮第一级静叶铸件,12月25日顺利通过鉴定。这是我国在重型燃机热端核心部件上取得的第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迄今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成果。


  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介绍,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明珠”的燃气轮机,在国内已有50年发展历史,但此前我国仅具备重型燃机冷端部件制造与总装能力,尚未掌握其热端部件设计制造核心技术,也没有相关自主研制能力。涡轮第一级静叶作为重型燃机典型的热端零部件,其核心制造技术一直处于国外绝对封锁状态。


  来自“两机”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三大动力、北科大、国机集团、抚顺特钢等的13位专家一致认为:国家电投旗下中国联合重燃、中科院金属所、江苏永瀚等协同攻关,既交付了一套质量合格的实物叶片,更交付了一套固化的工艺体系和质保体系,为涡轮叶片定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创造多项纪录:国内首次自主设计重型燃机大尺寸一级静叶;国内首次冶炼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级静叶母合金,攻克了纯净化冶炼技术;国内首次自主铸造重型燃机大尺寸一级静叶,攻克了大尺寸复杂叶片的精密铸造技术。


九、武汉重工交付国内首件超长空心螺旋桨轴


  近日, 由武汉重工研制的国内首件超长空心桨轴顺利交付。


  此件螺旋桨轴长约22.5米,重约20吨,是武汉重工承接的空心细长轴类产品中最长的一件,也是国内第一件。从锻造、热处理到机加工的深孔、外圆、法兰孔加工,直至最后的包装、发货,所有流程精益求精,过程控制严格,确保产品质量。


  由于螺旋桨轴热加工总长超过24米,超出加热炉及热处理炉长度,每火次锻件回炉的长度成为生产关键点,长一寸则无法回炉、短一寸则导致最后一火无法直接完工,对设备及生产人员技术要求极高。在锻件长度达到20米时的生产关键点,生产人员与工艺员根据产品温度、表面情况及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精确做出判断,科学改编工艺,在操作人员的高水平操作下,超长螺旋桨轴锻件仅用三火就顺利完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因锻件超长,回炉、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


十、2018年焊割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焊割设备是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中最基础的加工设备,分为焊接设备和切割设备。其中,焊接设备是实现焊接工艺所需要的装备,包括焊机、焊接工艺装备和焊接辅助器具等;切割设备主要用于改变物体形状,包括火焰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激光切割机等。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783


十一、我国超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大部件焊接成套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2018年11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功率固体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成套技术及自主研发的焊接装备,成功实现时速600公里超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大部件焊接制造,为我国全新一代磁浮高速列车的研制与制造提供了高效、优质、低变形的先进焊接技术与重大核心装备支持,为落实我国轨道交通强国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与350km/h高速轮轨列车相比,时速600公里超高速磁浮列车运行速度更高、车体重量更轻,对车体制造的焊接变形、接头强度和服役安全可靠性有更为苛刻的要求,当前广泛采用的MIG弧焊技术难以满足其低变形、高质量的焊接需求,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是理想焊接新技术,但在国际上尚未在高速铝合金车体大部件焊接中获得应用。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千瓦级固体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发单位和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新技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订单位,经过近十年的钻研,成功研发出一套国际领先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铝合金型材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成套技术与装备。


  该项焊接新技术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高铁铝合金车体的首次成功示范应用,标志着我国在轨道交通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成套技术与装备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望成功推动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传统弧焊制造技术的升级换代,有望成为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焊接制造技术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行业引领作用,意义重大。


【增材制造】


十二、中央企业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合作揭牌并启动首批研发项目


  近日,国同增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同增材”)揭牌暨首批研发任务签约仪式在苏州市高新区举行,中央企业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合作正式启动实质运营。国同增材与中国航发下属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商飞下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分别签署了技术开发协议。


  中央企业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项目是在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的指导下,相关中央企业在前沿技术领域联合开展的协同创新项目。项目旨在针对航空航天领域中央企业在产业化应用金属3D打印技术的痛点,以开放、共享的模式发挥各方在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的互补优势,提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需求的对接效率,加快我国金属3D打印技术的基础数据积累和技术工艺突破,促进产业化发展。


  去年12月,国同基金与中国航发、中国商飞签署了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并开启了合作序幕。随后各合作方积极推进具体合作方案及技术方案的论证和决策,于2018年9月在苏州市高新区注册成立国同增材科技有限公司。本次签约,标志着中央企业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联合探索正式从纸面走向实验室和车间。未来,三方将加快步伐、深化合作,以协同和创新的方式共同将我国金属3D打印行业做强做大。


十三、毅速与铂力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模具增材制造技术


  12月21日,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苏州举行,来自全国相关行业的领导专家和媒体人员约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签约仪式。


  此次毅速和铂力特的合作是一次强强联合,毅速在模具制造领域拥有多年经验,铂力特在3D打印设备领域技术先进,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中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签约仪式后,铂力特举行了其开发的模具专用金属3D打印机BLT-A300新品发布活动。毅速激光、台湾松井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新科益系统与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毅速激光技术的应用案例”、“模温控制和微发泡结合3d打印在注塑模具中的应用”、“仿真分析助力增材制造降低注塑产品开发成本”进行了主题演讲,向与会者分享和交流了增材制造技术在模具中的应用情况。


  目前,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3D打印技术在我国制造应用越来越广泛。模具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装备,推广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将极大提高模具的制造水平。传统的模具制造技术将更多的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将是大势所趋。而毅速激光与铂力特的战略合作,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模具增材技术创新,开启了模具制造新时代,并为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继续贡献企业的才智和力量。


【工业机器人】


十四、工信部:前10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继续放缓


  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布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8452台(套),同比增长8.7%,10月当月产量为9590台(套),比上年同月下降3.3%。另一组数据:在2018年1-8月,工业机器人产量101717台(套),才刚刚突破10万,年内累计同比增长19.4%,这是2016年初以来首次低于20%;2018年9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48台(套),2017年同期为13085台(套),产量为历史最高,两者相比,降幅达16.4%。有专家表示,工业机器人销量回归理性,未来才真正具备产品竞争力,产业一体化布局的优势企业有望在行业中走出来,引领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更加良性的发展。


十五、秦川机床集团起草的《机器人用精密摆线齿轮减速器》标准获发布


  近日,2018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潍坊举办,会上发布了由秦川集团负责起草的《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齿轮减速器》标准。


  近年来,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市场需求迅猛扩大,市场竞争激烈,但国内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生产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作指导和规范。秦川集团坚持自主创新,通过实施正向研发、进行数字化加工装配,以及推进“实物+数据包”服务,在国内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公司具有了减速器团体标准的制定权,掌握了该领域的话语权。该标准的制定,奠定了秦川集团在机器人关节减速器行业的领头地位,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减速器市场的竞争力。


  2015年秦川集团争取到了减速器团体标准制定权,2016年6月召开了标准项目启动会。在之后的2年多时间里,经过多次内部讨论,反复征求修改意见,于2018年10月完成标准报批,同年12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以联盟一号标准批准发布《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齿轮减速器》,并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联盟认为,该标准具有先进性、协同性、可操作性特点,必将促进我国机器人减速器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十六、哈工智能和现代重工工业机器人本体项目落户海宁


  12月21日,哈工智能和现代重工工业机器人本体项目签约仪式在海宁市举行。


  哈工智能和现代重工工业机器人本体项目是双方强强联手,布局机器人本体业务,延伸全产业链的重大决策。对于哈工智能,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在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一站式服务平台、机器人本体三个子板块的智能制造业务布局,将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现代重工,通过本项目进军中国市场,将给企业带来巨大发展。对于海宁,项目的落地将提升制造产业层次,有力带动全市装备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泛半导体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据了解,各方将立即启动合资公司设立工作,以及临时产线和智慧工厂建设,预计合资公司2019年可销售机器人1000台,2020年可在海宁建成年产1万台机器人本体的智慧工厂,项目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


  据悉,今年11月15日,海宁与哈工智能签署投资协议,并与哈工智能、现代重工签署多方合作协议,拟在经发区(海昌街道)建设哈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项目。项目将注重布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项目孵化,同时开展工业机器人本体及其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维修保养和相关技术服务业务。


【海外】


十七、日本机床制造商将向印度出口中国产机床


  据日经中文网12月21日报道,日本机床制造商德马吉森精机(DMG MORI SEIKI)将从2019年1月开始,向印度出口在中国生产的机床。


  该公司此前计划大幅提高在华工厂的生产能力,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萎缩,于是德马吉森精机将目光投向印度。同行业的大隈机械也将在2019年2月左右在印度设立销售据点,以满足成长中的印度市场的需求。


  据公开资料显示介绍,2009年,德国德马吉和日本森精机签署协议,在生产、采购和研发方面开展合作,并完成5%的换股,双方开启合作。2013年,双方宣布统一使用新的品牌名称:德马吉森精机,以示双方已发展至合并的新阶段。


十八、通快新一代三维切割机床中国首发

  12月14日,在江苏太仓举行的通快(TRUMPF)技术开放日上,通快宣布在中国市场首次推出新一代三维激光切割机床TruLaser Cell 5030。


  据介绍,TruLaser Cell 5030的品质卓越:高效、高质量、高性价比,是中小批量加工及原型工件的最佳选择,能够快速投产、使用简单,具有极佳的切割质量和生产能力,并且生产越多、成本节约越多。这款机床集合了通快的多项创新技术,在许多性能上远远超越同类产品。其最显著的优点是节约成本,平均加工成本比同类产品降低20%之多;而其加工速度却可达到同类产品的2-3倍。该型激光切割机床的“学霸”特质具体表现在:闭合式工作单元和工作台吸尘设计使得工作环境更清洁、耐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和更好保持精度,而且激光安全达到1级;FocusLine自动焦点调整,无需手动,调试周期时间更少;TruTops Cell Basic实现快速调试程序尺寸调整,更快、更便捷、更安全;磁性耦合器保证安全性及机床尺寸精密度,减少机械损伤而导致机床自动停止工作;独特的切割质量X-Blast技术,设计的喷嘴间距比通常的间距加倍确保加工安全性,并且具有更大的感应区间确保持续的优质切割效果;此外,设备空间比同类产品节约30%安装面积……


  另据介绍,TruLaser Cell 5030在美国公司3-Dimensional Services Group的实际应用对比。结果显示,采用TruLaser Cell 5030节约20%加工成本、约合4.5万欧元每台设备每年,而加工速度和产能均达到200%的巨大提升。最终,该公司将数十台原有设备全部更新升级为TruLaser Cell 5030。


十九、2018年全球增材制造市场价值93亿美元,增长18%


  SmarTech Publishing是一家专注于增材制造市场的领先行业分析公司,近日,该公司发布了题为《2019年增材制造市场展望和机遇总结》的年终AM市场评估报告,称2018年全球增材制造市场,包括硬件、软件、材料和服务,在增长了18%后,创造了93亿美元的收入。


  报告指出,在2018年,增材制造市场似乎已经重新获得了其演变——均衡增长的重要因素。所有细分市场现在似乎都在以类似的方式发展和增长,共享目标和解决方案跨越细分市场。报告认为,2018年的市场成功取决于两个驱动趋势:首先是跨越全球化学和材料社区的大型跨国公司对传统机床和工业激光器开发商的增材制造的快速战略重要性的影响。其次是行业将其战略重点放在应用上的持续努力,特别是那些提供与现有制造工艺和机床有很大互补性而非竞争力的应用的应用。


  报告还对2018年至2027年的总增材制造业进行了总结和预测,首次提供了一个包含关键市场规模和预测数据的全面数据库,跟踪整个增材制造业价值链和活动从2018年的硬件、材料、软件到零件生产服务,同时提供对未来的宝贵见解。

上一篇: 机床简讯-20181229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