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演练各种复杂零件的加工方法。完成加工后,她对照产品反复琢磨,再一遍遍模拟走刀路线,认真记录切削参数,总结各种复杂零部件的编程方法。每每掌握了一种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她顾不得欣喜,又开始钻研起另一种复杂零部件的加工来。
【悉恩悉机床网·工匠技师】26岁的屈旭琪,加工的零部件精度是以一根头发的1/7来计算的。在她与工友们承担的航天发射的零部件加工中,他们用零误差的精工技术——
今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将执行多次发射任务,航天发射的高精密度要求航天产品零部件的生产要绝对精细,这些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都是用丝来计算的,1丝等于1%毫米,差不多是一根头发的1/7。这一次我们要认识的这位90后数控加工中心女工屈旭琪,通过自己不断地创新钻研,让她所加工的航天装备零部件合格率达到了100%。26岁的她,已在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了6年,练就了纯熟的数控加工技术,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并开始担任一个数控加工作业区的作业长。
3个月练出1年的“功力”
刚毕业进入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通常有1年的实习期。2012年,刚刚加入公司的屈旭琪,看到工人师傅们站在车床前的专注神情,对行业前辈的敬佩油然而生。从那时起,她就下决心要成为技能高手。
掌握技艺,理论先行。一有空,屈旭琪就抓紧时间学习《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基础与应用实例》《机械设计》《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等理论知识,再结合老师傅们的经验,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操作中。
3个月后,屈旭琪已基本掌握了零件加工和设备系统操作技能。于是,她主动向单位领导申请:提前结束实习,独立进行操作。鉴于她的优异表现,领导爽快地批准了她的申请。
3年成为数控加工佼佼者
开始独立加工后,屈旭琪才发现,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航天产品的各种复杂零部件五花八门,差异很大,对数控编程的要求自然纷繁复杂。可她想,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就要咬牙做到最好。
她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演练各种复杂零件的加工方法。完成加工后,她对照产品反复琢磨,再一遍遍模拟走刀路线,认真记录切削参数,总结各种复杂零部件的编程方法。每每掌握了一种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她顾不得欣喜,又开始钻研起另一种复杂零部件的加工来。
路虽远,行则必至。随着积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屈旭琪的操作越来越熟练,多余的动作越来越少,效率越来越高。她工作一天,相当于别人工作近两天。
2015年,屈旭琪已经是数控加工岗位的佼佼者,代表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多项技能大赛,先后取得了省第五届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组第二名、第七届全国数控大赛山西赛区竞赛加工中心组第二名等优异成绩,并代表我省参加了全国数控大赛。她还获得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三晋技术能手”、省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杰出青年”、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30秒啃下“硬骨头”
优秀的技术工人,不能局限于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创新工艺,提高整个工序的生产效率同样责无旁贷。对屈旭琪来说,丰富的经验就是创新的沃土。近几年,在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大力推进精益生产的氛围中,屈旭琪不断创新,解决了一系列生产难题。
有一次生产任务要求工人在一种零件上加工出螺纹,可这种零件用的是高硬度材料,难以雕琢。屈旭琪在仔细分析后,运用“以铣代攻”的方法,一举突破了加工的瓶颈。采用这种方法后,加工出螺纹只需30秒,还能保质保量。
类似的改进有很多。她通过“以铣代镗”,不仅解决了空心细长杆断面锥孔的加工难题,还为细长锥孔、正锥孔、倒锥孔等各类锥孔“量身定做”了加工模式;通过“以铣代车”,仅用一次装卡、一道工序、一种设备,就完成了一种关键密封板的加工,产品交验合格率达到100%,加工效率比原先提高6倍……几年来,屈旭琪先后参与完成技能攻关32项,改进技术操作法12项,为提高生产效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未来两年里,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将迎来百次发射,成为长征火箭家族里第一个单一系列发射次数过百的火箭,而屈旭琪和她的工友们一起,将用手中一个个零误差的零部件一次次托起中国航天的骄傲。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