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建丽在今年两会期间
【悉恩悉机床网·工匠技师】日前,回到天津第一机床总厂,着一身工作服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巩建丽,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的采访。巩建丽代表就国产机床如何进行品质革命,谈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这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中国制造业发出的号召。巩建丽代表认为,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是加工制造的关键设备。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首先要打造机床强国。中国机床制造业要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率先投身到这场品质革命之中,用新作为装点新时代。
创新要瞄准短板发力
巩建丽代表认为,中国机床制造业,要完成机床的品质革命,尽快将中国建设成为机床强国,就必须按照习主席的要求,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我在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干了30多年,常年在一线从事机床操作和调试工作,亲身经历了天津第一机床总厂从模仿复制到自主创新,从传统机床到数控化、系列化、成套化的跨越。尤其是最近几年,天津第一机床总厂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最大加工直径为2500mm的数控圆柱齿轮插齿机、最大加工直径为1600mm的螺旋锥齿轮铣齿机等成套加工装备,以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了国内急需。‘津一’数控系列机床现已成为中国名牌产品,‘津一’也因此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正是有一大批像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这样锐意创新的机床制造企业,中国才一跃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我作为中国机床业的一员,感到十分自豪”。
巩建丽代表话锋一转,“作为一名机床调试人员,每每看到机床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大多是洋品牌,而且越是高端机床,对外商的依赖度越大,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这可不是天津第一机床总厂独有的现象,据了解,国产机床都是如此。不彻底解决关键零部件对外商的依赖,中国就不会成为机床制造强国,国产机床的品质革命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是一锅夹生饭。”
要补上中国机床制造业这一短板,仅靠某一家机床企业是不行的。巩建丽代表建言,要把关键零部件的研制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国家工程,拿出专用资金,集国内机床行业优势资源,加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创新升级版。在此基础上,加速实现国产机床的高精、高效、智能、绿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机床制造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国产机床的品质革命,巩建丽代表建言,国内机床企业还要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天津第一机床总厂通过组建混合所有制的新公司,已开始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培养工匠是当务之急
工匠精神,蕴含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力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建丽代表认为,国产机床进行品质革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必须的,但首先要培养一大批能工巧匠,正如习主席指出的那样,“人才是第一资源”。
作为一名在生产一线脱颖而出的能工巧匠,巩建丽代表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理解更为深刻:“天津第一机床总厂之所以敢于自誉为机床精品店,并获得众多用户的认可;‘津一’机床之所以能搭乘‘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实现批量出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具有崇尚技艺的传统,通过师徒制的传承和一对一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正是这批能工巧匠,弘扬着工匠精神,把平常的事情做得不平常,把普通的工作做得不普通,不断将科技人员的创新设计,打造成一台台机床精品。”
谈到技工队伍的现状,巩建丽代表却是忧心忡忡。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虽然还有一大批称得上工匠的技工,但年轻一点儿的也多已步入中年,断层的危机已经显现。这一现象,在其他机床企业也许更为严重。真正的能工巧匠,现在已成了稀缺资源,时常上演的技工荒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机床行业具有技术密集、产品复杂系数高、加工精度和难度大的特点,培养一名合格的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人才,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练过程。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巩建丽代表认为,当前培养技工最大的难点还在于,年轻人受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和价值导向的影响,愿意当技工、做工匠的越来越少;机床企业限于员工身份的社会化和流动的自由化,也缺少培养技工的积极性。
培育成千上万的优秀工匠,已是当务之急。巩建丽代表建言,从社会层面,要通过舆论导向和价值观的修复,培养工匠成长的土壤,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环境,树立起学技术光荣,做工匠骄傲的社会风尚。在政策上,要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提高工匠的工资水平,并给予技工晋级的通道,让工匠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成为备受国人尊敬的职业。还要建立健全企业培养工匠的激励机制和工匠流失的补偿机制,在留得住技工人才的前提下,调动起企业培育工匠的积极性。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