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大数据产业应用联盟成立
12月8日,工业大数据产业应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联盟由联想集团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携手众多行业骨干企业共同发起,旨在推动构建工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链,为工业大数据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与落地提供涵盖技术、平台、标准等多方面服务在内的能力支撑体系。
联盟以建立工业大数据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发展为基本愿景,并将不断聚合业界知名企业的能量。联盟目前拥有成员企业80余家,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AR/VR、机器人等诸多领域。联盟立足中国工业大数据产业,将逐步加强工业大数据采集、交换与集成,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规范的统一;推进工业全链条的数字化建模和深化工业大数据分析,最终实现从数据到模型的自动建模;不断构建工业领域的专业算法,满足企业对工业数据分析结果高置信度的要求。同时,通过可视化呈现,将数据结果直观的展示给用户,增加工业数据的可使用度,并实现制造过程的有效协同。
二、中国二重出产“华龙一号”防城港项目首件封头锻件
近日,“华龙一号”防城港项目首件封头锻件在国机集团所属中国二重精加工完成,并在苏州热工院、中广核工程公司及东方重机的见证下,所有检查项目一次交检合格,通过联检,成功出产。
这一产品是中国二重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承制的首套“华龙一号”核岛大型异形锻件,用于防城港3号项目中的蒸汽发生器部位。其蒸汽发生器设备由加拿大BV公司与中广核设计院联合设计,是具有世界最高安全标准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该封头锻件的致密度、晶粒度以及钢水的纯净度要求都特别高,其锻件性能及探伤要求均大幅度高于CPR1000技术规范,且模拟焊后热处理时间也大幅度增加,是对中国二重核级锻件综合制造能力的极大考验。
“华龙一号”锻件质量提升,是中国二重质量年里的一项重要质量提升项目,同时也是集团公司质量风险防控重点项目。前期,该项目的质量风险防控措施在“华龙一号”筒体锻件的生产制造中已得到良好运用,高质量、高效率的完工交货,受到业主高度好评。与国内多个生产“华龙一号”蒸发器封头锻件的重要企业相比,中国二重再次率先高质量完工交货,再一次解决用户急需,标志着中国二重在第三代核级锻件工艺制作体系和标准作业流程中已具有较高的成熟度。
三、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节开幕
日前,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全国工业设计产业创新联盟、深圳市宝安区政府主办的2017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节开幕。
本届设计节以“设计智造·共创未来”为主题,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宝安杯智能硬件创新设计大赛项目路演、2017中国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创意工作坊、宝安杯智能硬件创新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
深圳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拥有各类工业设计机构6000多家,其中工业设计专业公司600家左右,工业设计师及从业人员约15万人,国家级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数十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逾千亿元的产值。为进一步促进宝安制造业以及深圳设计与国际进行无缝交流合作,深圳除了与国际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外,还进行了3项国际设计项目签约,共有6家国内外企业达成项目合作,深圳企业引入国外设计资源,带动深圳原创设计国际化水平。
四、KUKA.CNC让库卡机器人变身为加工中心
库卡机器人推出了一款KUKA.CNC手册,它概述了KUKA.CNC如何将一个机器人变成一台灵活的加工中心。在KUKA.CNC上面,数控内核已经完全集成在KR C4上,使其可以在库卡KR C4控制器上运行数控程序。用户可以使用CAD/CAM进行编程,并在模拟之后在机器人上执行操作,而无需将其转换为KUKA机器人语言。
五、舍弗勒用DMG Mori机床对增材制造材料进行研究
舍弗勒Schaeffler已宣布同机床制造商DMG Mori建立新型增材制造合作项目。
舍弗勒目前正在进行一系列金属测试,以促进3D打印滚子轴承部件的发展。该公司希望这项研究能够进一步优化产品,特别是在材料级别方面,并最终为用户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自2017年5月起,舍弗勒就一直在使用DMG Mori Lasertec65混合3D打印机(3D打印、激光沉积焊接、5轴铣削)来制造由金属功能梯度材料制成的一次性和小批量部件。舍弗勒对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早于Lasertec 65的出现,而且该机器具备双粉末供料能力,因此,舍弗勒现在可以对多材料部件进行实验。
这意味着舍弗勒可以将磁性和非磁性材料结合起来,调整其机械性能以应对特定应用。其中的一个应用大概就是E级方程式赛车,舍弗勒已经在这个赛事上活跃了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