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发布
12月8日,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闭幕式上,《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正式发布。该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组织编写,旨在全面梳理总结2015年以来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状况。
全书分为综合篇、行业篇、区域篇和企业篇,共44章。其中,综合篇总结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状况;行业篇总结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航天装备行业、高技术船舶行业、汽车行业、输变电装备行业、农业装备行业、纺织行业、食品行业、石油化工行业、钢铁行业11个重点领域的智能制造发展状况;区域篇总结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18个省市推进智能制造的主要举措和发展状况;企业篇总结了我国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基本经验,并分别围绕离散型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牧场、流程型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模式、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式、远程运维服务进行了总结,列举了部分典型案例。
二、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智能制造不能“包治百病”
8日,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主题论坛”上,专家学者畅谈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为与会人员带来一场头脑风暴。
“《科学》杂志预测,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会使全球就业率降到50%;埃森哲最新报告提出,到2035年,AI会让12个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翻一倍。从科技角度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陆晓晔提出,人工智能的到来比想象中更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已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变革。
“制造业依然是国家竞争的核心战场,新一轮制造业竞争悄然启动。与之前不同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如何与制造业融合成为竞争重要要素。”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认为, 人工智能是实现智能制造的软件和抓手,“人工智能+制造业”让传统企业的加工效率、生产质量等获得质的提升。“但智能制造只是锦上添花,不能包治百病。” 谭建荣发出警示,“智能制造并不能替代企业的产品设计、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能力,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之路还有很长。”
三、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分享转型之策
在12月7日举办的2017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领军企业高峰论坛上,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等一批国内外制造业的产业领袖齐聚一堂,分享了企业积极探索智能转型之路,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与思考。
关锡友在演讲中指出,传统制造业的挑战颇多,我们无法预知下一个用户是谁,如今的生产系统已经无法快速响应,无法关注用户的使用过程,同时也无法知晓成本多少,成本核算无法及时归集,这使得生产系统逐渐僵化。在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在,传统雇佣关系也受到了重大的挑战,劳动总效率越来越低,劳动成本越来越高,这种关系即将走向尽头。但是如果把信息通信技术引入生产系统,让工业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完全可以使生产系统实现按需生产,用需求来驱动制造。而发展智能制造还能催生出新的分工,可以让工人有一个创新转变的平台。
对于智能制造的未来,关董事长认为,未来的智能制造必定是基于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会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沈阳机床开发的i5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正是这样的一个模式,基于i5智能系统,又诞生了i5智能机床。今年11月,沈阳机床还发布了全球首个面向工业领域的运动控制智能系统平台i5OS。该系统相当于工业领域的安卓,可以面向全球爱好者和使用者开放共享使用,并在工业领域开发大量的应用。目前,沈阳机床正在全国布局建设的25家“5D智造谷”,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四、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将于重庆召开
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即将于2017年12月12-15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众多国内外机器人行业专家与企业家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发展与未来。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是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办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最具权威性、最为国际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行业年度大会。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原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已成为业内人士洞悉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梳理行业阶段性发展成果,共商产业发展大事,促进沟通交流的年度盛事和持续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
本届大会将以“机器人+”为主题,聚焦智能化技术、平台化产品和产业化应用。围绕“机器人产业全球化发展”、“新业态 新机会 机器人时代的产业变革”等主题,邀请业界领袖、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以及关心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一同参与,通过搭建跨领域间交流平台、分析国际国内技术与产业发展动向、总结中国机器人产业年度发展成果、剖析年度发展热点问题,持续推动产业间及跨领域合作,构建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五、长盛轴承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11月6日,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声,位于嘉善县的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长盛轴承本次公开发行股票2500万股,其中公开发行新股2500万股,发行价格18.56元/股,新股募集资金4.64亿元,发行后总股本达10000万股。
长盛轴承成立于1995年6月,2011年9月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双金属自润滑轴承、金属塑料自润滑轴承、金属基自润滑轴承、塑料自润滑轴承,其中50%左右出口欧美、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用于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机械、轻工机械、高速高精数控机床等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长盛轴承拥有了成熟的自润滑轴承研发与生产技术。
长盛轴承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在客户资源方面,公司已经进入卡特彼勒、利勃海尔、普茨迈斯特、沃尔沃、杰西博、日立建机、小松、神钢、现代、塔塔汽车等知名主机厂的全球供应体系,并与美驰、博世、克诺尔、佛吉亚、伯尔克、韩国HK、韩国万都、卡拉罗、三菱技术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商及振华重工、海天塑机、一汽东机工、恒立油缸、豪迈科技等国内上市公司或业内优势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六、3D打印新型燃气轮机打破业界首创的64%能效记录
GE电力公司4日宣布,其最大,效率最高的燃气轮机HA现在在联合循环发电厂的效率超过64%,高于今天其他任何电厂竞争技术。这个里程碑的实现主要得益于GE在增材制造和燃烧突破方面的不断创新,通过不断的创新,仅仅在通用电气创下世界纪录之后的18个月,为全球最高效的联合循环发电厂提供了62.22%的动力。
根据GE电力公司的估计,燃气轮机效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可以为全球客户节省数百万美元的燃油。GE在增材制造方面的长期投资在HA最新的效率升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GE工程师为9HA的燃烧系统开发了附加制造的部件,使用金属3D打印解锁新的几何形状,以更好地预混燃料和空气,从而提高效率。新的燃烧系统已经在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市的GE试验台上全负荷全速测试。
3D打印一直是实现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效率水平的关键,该技术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降低了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有助于公司对HA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业产品进行优化和持续的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