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沈自所举行《大型工业承压设备检测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起草研讨会
11月24日,《大型工业承压设备检测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起草研讨会在浙江杭州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办,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承办。
与会人员涵盖国内特种设备质检机构、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企业,包括沈阳自动化所、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沈阳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芜湖赛宝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大型工业承压设备检测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负责人、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李斌主持。李斌介绍了该标准的背景和会议议题。与会专家围绕前期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编写的标准初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前期标准研讨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了讨论和处理。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对标准初稿达成了一致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标准草案,并对标准起草工作组后续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大型工业承压设备检测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标准有助于引导我国大型工业承压设备检测机器人向产品化、产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二、沈阳机床以综合改革转型升级为创新型企业
近年来,沈阳机床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改革脱离了“大而全”的工厂制阶段,转型升级为创新型企业。
沈阳机床集团原本股权结构单一,难以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后来,集团通过实施债转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员工持股,实现股权结构优化;通过资产与资本重组,做强智能业务,做大国际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过四年努力,沈阳机床被打造成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主体经营规模突破300亿元,世界领先的机床集团,未来将形成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在构建双创产业集群方面,机床集团将非主营业务集中到机床集团,整合形成加工、配套、装配三大双创产业集群,全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和社会资本持股70%以上,集团参股30%以下。另外,沈阳机床还在优化完善激励机制,赋予国企更大自主权上下足了工夫。
三、新松机器人新建多个产业基地 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加速
进入2017年以来,新松机器人先后与湘潭、上海、潍坊、沈阳、新乡等地签约多个产业园、产业基地,至此,新松机器人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 青岛、武汉、长春、西安、广州、重庆等地设立28个子公司、产业基地、产业园,形成了以沈阳、杭州为核心、以环珠三角、长三角及渤海经济圈为依托的全国化产业布局。
而这只是新松在机器人领域布局的第一步,2017年新松将充分发挥在机器人行业的综合优势,最大限度加大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搭建创新、产业、金融及教育平台,最大限度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成为中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新名片,根据新松的发展规划,未来“新松在全国还要投资打造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和机器人小镇”。
相关资料显示,成立于2000年4月3日的新松机器人隶属中科院,是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厂商之一、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企业,新松在行业内实现了第一家上市,总市值约320亿元,位居国际同行业前三位,成长性机器人行业全球第一。2017年前三季度新松机器人实现营业收入16.77亿元,同比增长34.61%;其中工业机器人收入5.54亿元,占比为33.1%。
四、全球最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开建
由山东荣成市与康得集团共同出资建设的康得碳谷科技项目暨年产6.6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28日在荣成开发区奠基开工。
据悉,康得碳谷科技项目总投资500亿元,分5期建设。2023年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高性能碳纤维6.6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3万吨。届时,康得碳谷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种齐全、技术领先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成为全球高性能碳纤维领军企业。康得碳谷科技项目落地荣成,将促进荣成新材料产业的提质升级,辐射东北亚地区高端制造,助力荣成成为世界级“碳谷”。
五、发那科宣布开始第50万台机器人生产
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快速增长,近日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数控机床和工厂自动化供应商发那科正式宣布开始第五十万台机器人的生产,这意味着发那科在全球销出50万台机器人,这将是发那科的一个重要量程碑。
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自动化技术来提升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并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而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逐渐获得各细分市场的青睐。今年四月,发那科宣布了一项新计划,建立一个新工厂并于2018年8月投入运行,届时,发那科机器人工厂容量将从每月6000台增加到11000台。
高素质员工是提供可靠自动化产品的前提,发那科的强大人才队伍都是来自自动化领域的专业人士。发那科将扩大其位于日本和美国的产品开发团队,专注于开发易于学习和使用的硬件和软件产品,包括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